农业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出口农产品的现状
摘要:农业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出口农产品的现状:(1)出口规模上升;(2)出口结构以水海产品居多
农业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出口农产品的现状
(1)出口规模上升
随着跨境电商平台普遍被人们认可与喜爱,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基本上已经包括了农产品领域的各个部分,即使是我国内陆地区也能快速通过跨境电商平台销往世界各地,大大减少了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我国越来越多地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出口农产品,大多数农民通过境外易购、网易考拉等农产品出口贸易平台,如包装真菌、肉类、鸡蛋、水果蔬菜、加工食品,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额逐年增加。
(2)出口结构以水海产品居多
农产品出口的种类越来越多,由原先大量出口的大宗农产品到现在大量出口的海鲜,水果,蔬菜,肉类,淀粉,糕点等利用电商平台快速保时保鲜销往世界各地,因为跨境电商平台自身的优势使得越来越多种类的农产品出口。在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家政策扶持及近年来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不断推进,出现一些具有一定基础的农产品出口结构,这些出口农产品在生产规模上、产品的生产数量上、农产品质量上和国内外市场资源等方面都已具备一定的规模,现在产品结构越来越多样化。
出口农产品结构中,大宗农产品不再占据主要部分占比例较高的是水海产品及制品占结构的25.2%,其次水果,蔬菜,坚果制品等占总结构的14.5%,出口结构越来越多元化但也不难发现,水海产品以及制品一般在我国沿海地区,出口贸易相对方便。而我国内陆地区比如新疆的棉花,中原地区的菌类,农副产品等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出口交易规模很小。据中国商务部统计我国农产品2016年-2017年通过跨境电商出口年度报表中可以看出出口量最大的是小麦、大米、蔬菜和水产品,较少的是棉花,花生和蜂蜜,其出口量较少的农产品分布多集中于我国内部地区,进一步说明我国内部地区跨境电商平台建设体系并不完善且数量少,一些跨境电商试点城市则多集中于沿海地区。
农业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出口农产品遇到的问题
(1)农产品出口质量有待提高
当前企业的农产品出口种类主要以生产量较大的农副产品为主,不仅价格低廉,利润也低。利用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出口贸易的中间差距较大,而农产品出口价格低则可以实现较低的利润。而且由于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形成独立的品牌的数量非常少,很难在国际进出口贸易市场中扎根,加上农业企业产业技术水平不高,农产品粗加工,很难进行规模化生产以及具有规模性的产业链,所以能够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出口的农产品较少。
(2)配套设施不完善,风险防范体系不健全
风险意识淡薄,体系不健全,在跨境电商平台中我国农产品出口质量标准和相关机构对出口农产品质量认证相关体系不健全。不完备的跨境电商平台监管体系不仅会对出口农产品的口碑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对广大农户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增大了出口风险性而人们的风险防范意识也很薄弱。在跨境电商平台交易中有很多中间商从流程繁琐的交易中提高了成本,出口商的利润被大大挤压,农民从中所获取的经济效益更是极其微小。跨境电商平台建设鱼龙混杂,欺骗性小商户依然存在。电子商务各服务平台中间单挑多,经验不足,经营规模发展趋势不佳,生意人和农民不抗风险性。